隔爆型“d”是防爆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防爆类型,由于其设计原理相对简单,通用性较强,可覆盖大部分危险场所,所以在市面上被广泛采用,本章对其进行讲解。
一、遵循标准:
-
国内:GB/T 3836.2-2021 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
-
国际:IEC60079-1:2014 Explosive atmospheres –Part 1:
-
Equipment protection by flameproof enclosures “d”
二、定义:
内装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部件,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产生的压力,并阻止爆炸传播到外壳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外壳。
保护等级分类:
-
da:保护等级“Ma”或“Ga”,用于0区、1区、2区;
-
db:保护等级“Mb”或“Gb”,用于1区、2区;
-
dc:保护等级“Gc”,用2区。
严酷等级:da>db>dc。
注:目前产品设计采用较多的是“db” 保护等级。
三、常见的隔爆接合面:
1、平面接合面:
-
定义:上下两壳采用平面配合的方式,组成隔爆接合面,使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产生的压力,并阻止爆炸传播到外壳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
-
-
隔爆面宽度:从隔爆外壳内部通过接合面到隔爆外壳外部的最短通路。
-
-
作用:阻止内部爆炸传播,爆炸时产生的火焰在隔爆面上的宽度内可以熄灭,如下图:
-
隔爆面间隙:上下壳体配合在一起,组装完成后,隔爆接合面相对应表面之间的距离。
-
-
测量方式:按标准要求,用塞尺进行测量,验证是否满足要求。
隔爆面宽度和间隙,在标准中的规定:
2、螺纹接合面:
-
定义:上下两壳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组成隔爆接合面,使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产生的压力,并阻止爆炸传播到外壳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
-
-
主要参数:螺距、啮合螺纹扣数、啮合深度。
-
-
-
测量工具:通止规。
3、圆筒接合面:
-
定义:上下两壳采用圆筒配合的方式,组成隔爆接合面,使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产生的压力,并阻止爆炸传播到外壳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
-
隔爆面参数:与平面隔爆一样,主要考量隔爆面宽度和间隙。
-
4、粘结接合面:
-
定义:隔爆外壳的部件直接粘合在外壳壁上,与其构成不可分的组件,或粘接到金属框架内,使组件作为一个整体更换而不损坏粘合。
-
标准对粘结接合面的宽度进行了要求。
-
-
-
四、主要试验:
-
试验名称:外壳耐压试验、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
-
-
-
试验设备:爆炸测试罐及操作系统。
-
-
-
遵循标准:GB/T 3836.2-2021第15.2条、15.3条。
-
测试方法(动压法):将设备外壳打孔,放置在爆炸试验罐中,并接入火花塞、传感器、进气管、出气管,按标准要求充入爆炸性混合气体,然后点燃进行试验。
合格判定:试验后,若产品未发生影响防爆型式的永久性变形或损坏,且接合面任何部位的间隙都不应有永久性的增大,则认为试验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