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油、化工、制药、油气储存等行业的爆炸危险区域进行施工、改造或维修作业,犹如在雷区中行走。此处,一个微小的失误——一个不经意的火花、一次违规的敲打、或是一刻的侥幸心理——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此类区域的施工安全,已远超普通工地安全范畴,是一套要求极致严谨、系统化管理的特种作业体系。本文将系统阐述爆炸危险区域施工的核心安全要求,为您的作业安全保驾护航。
1. 区域识别与风险分析
明确危险分区:施工前,必须联合工艺、安全和电气部门,精确界定施工地点属于 0区、1区、2区(气体)或 20区、21区、22区(粉尘)。这直接决定了后续所有安全措施的等级。
识别危险源:明确周围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质(如汽油、氢气、乙烯、煤粉)及其特性(闪点、爆炸极限、点燃温度)。
作业安全分析(JSA):对施工的每一步进行风险辨识,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让所有参与人员熟知。
2. 办理特种作业许可证(核心管理手段)
动火作业许可证:在危险区域内进行焊接、切割、打磨、喷砂等能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必须办理。
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进入储罐、反应器、管道等密闭空间作业,必须办理。
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接入临时电源、照明、工具等,必须办理。
高处作业许可证:涉及高处作业,必须办理。
原则:“一作业,一许可”,严禁无证施工、超范围施工或许可证失效后施工。
3. 技术措施准备
工艺隔离:彻底切断与施工设备相连的物料管道,采用 “双切断+泄放”(双阀+排空阀)的方式进行物理隔离,严禁只靠关闭阀门隔离。
清洗、置换与吹扫:对涉及的设备、管道使用蒸汽、水或惰性气体(如氮气)进行彻底清洗、置换,直至检测合格。
气体检测:施工前、施工中(间歇性)、停工后复工前,都必须使用经过校准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对作业点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测。
安全标准:可燃气体浓度必须 < 25% LEL(爆炸下限)。超标立即停止作业,强制通风后重新检测。
1. 火源控制
防爆工具:必须使用铜质或铍青铜等无火花工具。严禁使用普通钢制工具。
防爆设备:所有进入危险区域的临时电气设备(照明、开关、电动工具)、通讯设备(对讲机、手机)必须是 “防爆型” 并处于完好状态。
人体静电:所有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并在进入作业区前触摸人体静电消除器。
火星控制:动火作业前,清除动火点周围至少10米范围内的可燃物,并用防火毯覆盖或隔离无法移动的设备、管线。
2. 电气安全
临时电源:电源应从危险区域外接取,配电箱应设置在安全区。临时电缆需有防机械损伤措施。
接地与接零:所有设备外壳、临时配电箱必须可靠接地。
照明:确保作业区域照明充足,使用防爆灯具。
3. 人员与监护
专人监护:动火、受限空间等高风险作业必须设专职监护人。监护人不得离开现场,必须熟知应急程序,并配备可靠的通讯和灭火器材。
安全交底:施工前,必须向所有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作业风险、安全措施和应急逃生路线。
个人防护:根据作业风险,正确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
应急准备: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充足、适用且便于取用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
确保应急通道畅通无阻。
所有人员应熟知应急疏散路线和报警方式。
严禁交叉作业:尽量避免上下、内外交叉作业,如无法避免,必须采取严密的安全隔离措施。
工作衔接与变更管理:对于中断后恢复的作业,必须重新进行气体检测和安全条件确认。任何施工范围的变更,都必须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和许可证审批。
工完料尽场地清:彻底清理现场,清点人员和工具,确保无火种遗留,无任何可能引发后续风险的隐患。
许可证关闭:施工结束后,由负责人、监护人和审批人共同确认现场安全,方可关闭作业许可证。
工艺恢复检查:在恢复隔离的工艺设施前,必须进行最终检查,确保所有盲板已拆除、所有人孔已关闭、所有阀门处于正确状态。
在爆炸危险区域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将 “动态风险” 通过系统化的方法降至 “可接受水平”。
安全施工“三部曲”:
施工前:风险识别是前提,作业许可是关键,清洗置换是基础。
施工中:火源控制是核心,气体检测是标尺,专人监护是保障。
施工后:现场清理是责任,工完场清是标准。
请牢记:在爆炸危险区域,每一次违规操作都是在挑战安全的极限,每一次侥幸心理都是在透支生命的额度。 唯有将严谨的制度、合格的设备和敬畏之心融为一体,才能在这片高危领域中,安全、高效地完成每一项施工任务。
上一篇: 工业自动化+AI:智能制造的现在与未来
下一篇: 隔爆型配电箱壳体与结合面的修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投诉电话:0377-62377728 举报邮箱:fbypt@ex1258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