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

热门搜索: 防爆监控 电动机 防爆暖通 防爆风机

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电商会议 人物观点 电商数据 电商干货 电商报 博文资讯 客户库 企业库
首页>新闻详情

制造业转型面临难题 需多项措施予以解决!

2016年10月13日 来源:科工网-国际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 浏览 422 次 评论 0 次

 如今,韩国是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的国家,平均每一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347台,第二名日本为339台/万人,第三名德国为251台/万人。相比之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依旧偏低,每一万名工人仅有机器人21台,还不及全球平均水平55台/万人的一半。除此之外,我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目前有70%由外国厂商生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和伺服电机同样基本依靠进口,因此造成了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传统优势逐渐丧失,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近日在京举行的“2016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大力研发和应用工业机器人是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但我国工业机器人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需采取多项措施予以解决。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王广生认为,工业机器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是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且每年减少达数百万之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人口红利”已经大大减少,许多制造业企业已将工厂迁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而“机器换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出路。

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也是我国制造业走向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我国传统制造业长期存在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设备老化、能耗高等问题,因而长时间处在价值链低端。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促进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制造业转型面临难题 需多项措施予以解决!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消费增长迅速,但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本土机器人企业实力较弱,跟国际机器人巨头差距巨大。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依旧偏低。韩国是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的国家,平均每一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347台,第二名日本为339台/万人,第三名德国为251台/万人。相比之下,中国每一万名工人仅有机器人21台,还不及全球平均水平55台/万人的一半。此外,目前我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有70%由外国厂商生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和伺服电机基本依靠进口,造成价格居高不下,本土机器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亟待提高。

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马宏宾认为,为促进机器人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宜采取三项措施:第一,加强政策引导,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第二,寻找产业共性,构建协作创新体系;第三,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品牌商品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豫公网安备41130202000490号 | 豫ICP备19015714号-1 (版权所有 防爆云平台 © Copyright 2009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