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最不愿让别人看到的工厂是这样……
2017年6月6日 来源:防爆云平台--防爆产业链一站式O2O服务平台 防爆电气、防爆电机、防爆通讯、防爆空调 浏览 4172 次 评论(0)

提起富士康,不少人都会联想到员工浩浩荡荡,人数过百万的代工制造企业,大量生产、快速交货......然而这已经是几年前的富士康。
现在的富士康努力+智能化的科技元素升级?如今的富士康工厂已经智能到开始用先进的“关灯工厂”?机器人已经开始取代人力?依靠传感器、大数据,在黑暗中也能完成生产?郭台铭自己说,这种工厂,他不愿意让摄像机拍摄到,这是为什么?6月4日21:50《对话》邀请郭台铭为您解释其中缘由。
有智能制造,良品率能接近100%?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总裁郭台铭:我们机器加上了传感器,加上了我们叫影像海量大数据的收集,可以进行比对,可以进行尺寸公差的修订。所以生产不过下一关就停掉了。我们远端监控,主管在会议室里面发现有变化的话,自动的信息会送到手机。现在的困难是外观的处理,视觉的参数还没有完全加到,对于尺寸可以做到99.99%。以前可以达到95%,96%。但是还不满足,希望提升到百分之百。
我们工厂禁止摄影,不想让你们去…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总裁郭台铭:我都不想你去我们的工厂去,我们是禁止摄影的。一般我们的工厂是非常保密的,很难有记者能够进去拍摄。我一般自己进去就是拿手电筒进去,所以这个工厂目前确实是没有开灯在运作。但是我们现在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将近一半以上的作业还需要人力。
一百万台机器替换工人的小目标为何没有实现?
陈伟鸿:您2011年提出,要用一百万台机器来替换生产线上的工人,现在实现了吗?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总裁郭台铭:目前没有实现,现在才有5万台。
陈伟鸿:太贵了吗?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总裁郭台铭:不是,整个大数据的积累有很多工艺在做改变,我们要积累到一定的大据和参数。应该讲机械的智慧还达不到人手的精巧。比如我们做机械人的手的抓取,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机械要真正实现组装作业的大量生产,还应该有五到十年的时间。但是将来很多的检测,机件的维修管理,大数据的分析还是要人脑的管理。我认为花30年的时间,让单纯的劳力,重的工作由设备和机器人取代,那就需要大数据的分析,现在大数据的数量还不足以支撑全面的无人化。
关灯工厂也有局限性?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总裁郭台铭:我们的限制在哪儿?限制在机台的大小,车高,治具跟工厂之间的大小。比如说我们做手机,今天要改成大一点的就要改刀具或者是工具。这个就是我们现在不能无限大,它一定有一个限制的规格。这个马路是汽车的,你开一个大卡车过去,那么我们的马路就要重新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