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

热门搜索: 防爆监控 电动机 防爆暖通 防爆风机

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电商会议 人物观点 电商数据 电商干货 电商报 客户库 企业库
首页>新闻详情

从互联网大数据看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区域格局

2025年10月28日 来源:防爆云平台--防爆产业链服务平台 防爆空调 防爆电气 防爆电机 防爆风机 防爆通讯 浏览 20 次 评论 0 次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在新时代实现生产力跃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此背景下,为对全国范围内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展开系统性、对比性研究,掌握其赋能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组基于互联网公开数据,采集超过50万家企业信息,并结合6万网民问卷调查,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综合评价指数体系,量化评估我国总体及分省发展情况,力图为助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服务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大局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重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范畴。根据《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规定的产业名录,本研究中将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的产业范畴,对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的研究概念进行划定。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企业经营—融资能力—人才基础—全球化能力”四大维度为主要指标,构建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发展状况指标体系。并通过给指标赋权,构建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指数体系本研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展开交叉分析。

三、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在企业经营状况上,一是创新企业生存经营能力较强。截至20257月,全国所有状态的创新企业数量为50.5万家,其中正常经营的创新企业数量为50.4万家,占比达99.8%二是创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截至7月,创新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数量为43.5万家,占比为86.5%;大型企业数量为1.1万家,占比为2.1%三是创新企业整体科创能力较强。截至7月,创新企业中有专利信息的企业数量为44.9万家,占比为89.3%;企查查科创分数在“优秀”及“良好”的企业数量为22.3万家,占比为44.4%;有制定标准的企业数量为14.3万家,占比为28.5%四是创新企业盈利能力表现一般。创新企业最新年报中营业收入超过一亿元的数量为2.5万家,占比仅为4.9%

在企业融资状况上,一是从近三个月有融资的创新企业数量上来看,截至7月,近三月有融资的创新企业数量为791家,占比为0.16%;其中,江苏最多,其次为广东、北京。二是从近一个月注册资本增加50%以上的企业数量上来看,截至7月,近一个月注册资本增加5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177家,占比为0.2%。其中,广东省最多,其次为江苏省、浙江省。

在人才支撑状况上,一是各省高学历人才网民占比差距较大。截至202412月,全国高学历网民占比最高省(区、市)为北京,占比达到54%,最低省份占比为16.5%二是各省网民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高。截至202412月,北京市网民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全国最高,为8%,最低省份占比为2.1%三是四成创新企业有纳新需求,广东省占比最高。截至20257月,全国有招聘信息的创新企业数量占比达到45.5%。其中,广东省创新企业纳新意愿最强,侧面反映当地企业运营活力最强。

在出海发展状况上,一是近四成创新企业有进出口信用。截至7月,我国有进出口信用的创新企业数量为18.8万家,占比为37.3%。其中,广东省数量最多,为3.9万家,占全国有进出口信用的创新企业的比重超过两成。二是我国创新企业技术达到国际化水平的企业较少。截至7月,我国有国际专利的创新企业数量为2.2万家,占比为4.4%。其中,超过七成企业来自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

四、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综合评价指数结果

横向对比来看,当前国内新质生产力区域发展的最大差距主要在产业基础和全球竞争力上。从四大类一级指标的指数结果来看,企业经营指数区域之间差距最大(极差为0.31),其次为出海发展指数(0.24)和融资指数(0.22),人才支撑指数极差最小(0.17),反映当前国内新质生产力区域发展的最大差距主要在产业基础和全球竞争力上。

一是企业经营指数体现东部省份全维度领先优势。广东(0.31)、江苏(0.25)、浙江(0.21)的经营指数远超其他地区,显示出持续的创新产出能力与市场扩张活力。而西部相关省份的企业经营指数较低,反映出产业基础薄弱导致的“创新断层”。

二是企业融资指数呈现“东热西冷”的较大分化。广东(0.22)、江苏(0.17)的融资指数是西部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两省“近3月融资企业规模”(江苏147家、广东145家)占全国总量的36.9%,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东部创新企业的高度认可。

三是人才支撑指数区域差距相对温和,但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北京以54%的高学历网民占比居首位,上海、广东紧随其后,形成“智力密集区”。同时,中部省份在“有招聘信息”上表现亮眼,这与中西部地区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相关,反映出“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的联动效应。

四是出海发展指数区域差距较为显著。广东(0.24)、江苏(0.19)、浙江(0.13)的出海指数遥遥领先,三省“有国际专利的企业规模”占全国总量的53.9%。相比之下,西部省份的出海能力较弱,相关省份有国际专利企业均不足20家,有进出口信用企业规模不足100家,难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五、结论

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创新企业既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未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发现,区域间在产业基础、资本活跃度、人才厚度及全球化能力上差异显著,既揭示了“东强西弱”的现实格局,也提示了“协同创新”的巨大潜力。

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要素流动机制,推动资本、人才、技术在区域间更高效配置;同时引导各地结合自身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错位竞争与互补合作的格局,让新质生产力真正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品牌商品

营业执照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豫公网安备41130202000490号 | 豫ICP备19015714号-1 (版权所有 防爆云平台 © Copyright 2009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